中文English
中文English
新闻中心
您当前的位置:  新闻中心
  • 电池实验室建设是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关键,需从目标定位、空间规划、设备选型到环境控制全方位考量。精准的温湿度控制、洁净度保障与专业人才团队缺一不可,确保研发高效安全,为电池技术创新提供坚实平台。 电池实验室的选址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。首先,应远离居民区、交通要道以及噪音源,以确保实验环境的安静与安全。同时,要考虑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,如电力供应的稳定性、给排水系统的完善性等。此外,地质条件也不容忽视,需避免选择在地震频发区或地质不稳定的区域,以防对实验设备和人员安全造成潜在威胁。
  • 相较于锂电池,钠电池因钠资源储量丰富具有显著成本优势,理论Pack成本较磷酸铁锂电池低30%,且热稳定性更高,预计通过技术迭代将在2030年实现与低成本锂电池的价格竞争。2025年宁德时代量产的电芯能量密度达175Wh/kg,支持-40℃低温环境下90%能量输出。我国2023年钠电池出货量0.7GWh。 钠电池主要应用于储能、低速电动车等领域。中科海钠、比亚迪等企业已规划30GWh级产线,宁德时代于2025年实现全球首款车规级钠电池规模化量产 。当前技术瓶颈集中于提升循环寿命与降低硬碳负极成本。
  • 优先选择临近整车制造基地的区域建厂,降低物流成本并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。同时需评估电力供应稳定性、基础设施配套完备性及政策支持力度,确保选址符合长期运营需求。 根据电池型号(如方形/圆柱形/软包)与目标产能规模,匹配电极制备、模组组装、测试封装等专用设备。重点考察供应商的技术资质、设备自动化程度及售后维护响应能力,避免产线瓶颈。
  • 在新能源车领域,固态电池无疑是目前最具颠覆性的技术,按照丰田之前公布的信息,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km,并且充电时间仅需10分钟。很显然,随着固态电池的普及,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都不是问题了。然而时间一晃数年过去了,如今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寥寥可数,而且还是打了折扣的半固态技术。大厂PPT中的颠覆性纯固态电池,如今为何陷入难产呢?